楷模故事丨陈发来:倡导“教研融合”,潜心立德树人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4-18浏览次数:4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参照教育部做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第38个教师节前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全省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在各地各校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推荐的基础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经研究决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陈发来被推选为2022年度全省教书育人楷模。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他的楷模故事↓↓↓


陈发来,男,汉族,1966年11月生,无党派人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指导教师、冯康科学计算奖、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等荣誉。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直致力于几何建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相关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先后担任第六届与第七届国务院学会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6-2010与2013-2017年度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


潜心立德树人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各个领域渗透,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建模承载着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是形成学科交叉的首要的和关键一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际上掀起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热潮,“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中, 如何对动物群体进行管理,实施最佳捕获策略?”“如何对钴这种战略物资进行存储管理?”“应急设施设置在城市的什么区域才合理?”“如何确定毒品走私船的位置?”“在一个繁忙的机场, 如何给飞机进出港排队?”……这些看似与数学“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 都是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经典试题。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领域的问题,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当时,我国仅北大、复旦等少数几所高校参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科大数学系的领导了解到这项活动的意义后,立即指示,成立指导教师组负责该活动,陈发来成为了指导教师之一。即使学校资源缺乏,即使无任何报酬,陈来发还是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该项活动。

为了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在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之下,陈发来全身心投入学习各种新的应用数学知识:运筹与优化、数据分析与处理、图论与组合、统计建模等。他常常与学生讨论赛题,讨论中,也在与学生一起不断地进步。由于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时间安排正好与中国的春节假期重合,陈发来只好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全身心地为学生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中科大代表队第一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就获得了团队一等奖的好成绩。十余年如一日,陈发来作为中科大数学建模竞赛的教练,带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各类建模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包括:我国首个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特等奖、华东地区特等奖,多个全国一等奖。一大批优秀的人才随之脱颖而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寇星罡,乔治亚理工教授霍晓明,IEEE Fellow徐晨阳,普渡大学教授程继新,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陶大成,都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陈发来在做好繁重的行政与科研工作的同时,一直甘为人梯,承担大量的本科生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工作。他讲课通俗易懂,善于用最浅显的语言讲出最核心的数学思想。他的授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们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为“发哥”。2012级少年班学院学生们对陈老师的《线性代数》课程作出了如下评价:“非常好的老师”“授课时善于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知识”“课堂设计得很好,同学很积极”“教学思路清晰,教学严谨,工作态度认真”“上课很有条理,板书也很优美”。

陈发来的教学视频被发布到爱课程等多个国内著名网站,也收到了大量的好评:“老师讲得特别好,是我这么多年来看到的最好的,他讲清楚了为什么”“大师风范,讲得不赖,受益匪浅”“上陈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

除积极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外,陈发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培养,尽心指导每一位研究生。截至目前,他已经指导了二十多位博士生,其中一人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奖,一人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奖,多人获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他们中有些成长为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青年人才获得者、有些成为了阿里集团副总裁、华为某研究所负责人或者高校、研究所的骨干。


致力教改创新

在教学改革方面,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科大成为国内三个有《数学实验》课程的高校之一。不同于其它学校的传统做法,陈发来等以科研的视角看到数学课题教学,倡导从问题出发、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与总结数学规律的教学模式,即不把数学看成先验的逻辑体系,而把它视为一门实验科学。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归纳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演绎式”模式截然不同。其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研究与探索型的学习模式。根据这种模式,他与同事设计了一系列典型的数学实验,并编写完成《数学实验》教材。该教材是国内最早的《数学实验》课程的经典教材之一,被列为“九五”“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该书总发行量达六万多册,还翻译成英文在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出版。他们“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得到北京大学姜伯驹院士、复旦大学李大潜院士等人的高度评价。姜伯驹院士评价道:“我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践模式)在我国数学实验课程的发展中会成为有很大影响的先驱。”李大潜院士评价道:“(中国科大)《数学实验》教材,其最大特点是努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在动手实验中自己探索、实践和体会,最后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来,而不是换一个方式竭力把知识灌输给学生。”2003年《数学实验》课程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相关课程建设成果获2001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过程中,陈发来与同事将学术研究的讨论班模式移植到数学建模竞赛的教学与培训上,改变了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讲、老师与学生一起自由讨论的全新模式,实施“研究型教学”,取得了突出成效。他们倡导的将数学建模教学、竞赛以及解决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思路,在全国高校起了很好的示范与借鉴作用。相关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进入本世纪,陈发来又将教学改革的目光投向更基础的《线性代数》课程。《线性代数》是中科大本科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计算机、信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蓬勃发展,《线性代数》的思想与方法日益成为显示出其重要的基础地位。如何根据这些变化改革《线性代数》课程是一个挑战性的难题。陈发来亲自担任《线性代数》课程的组长,他借鉴《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了“代数与几何的融合”“从具体到抽象”“背景、理论与应用的结合”等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施探究型、研究型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线性代数》课程被评选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首批《国家一流课程》。陈发来两次在教育部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大学数学论坛做大会报告,介绍成果及经验,引起与会教师的极大兴趣。会后,很多老师纷纷来信,想要他的报告材料。陈发来还分别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国内三十多所高校做报告,介绍成果与经验,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陈发来还领导了中科大的数学拔尖人才培养。他长期担任科大数学理科人才基地负责人,探索了“大学生研究计划”“华罗庚英才班”等新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突出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中科大数学学科培养的毕业生有70多位获得“四青”人才称号或在国外著名高校工作,毕业生中每年约35%的学生赴美国著名大学如MIT, Stanford, Berkeley, Yale深造。他的学生也有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得优异成绩。


倾力队伍建设

从2003年以来,陈发来一直担任《线性代数》课程组长。近二十年来,他始终尽心尽责地组织课程组的教学活动:从班级排课、教学进度安排、考试安排、定期教学研讨、到课题申报等,他都亲力亲为。他积极关注课程组的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及教师队伍的“传帮带”。过去几年来,多位“四青”人才与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学者B类获得者,如陈小伍、陈洪佳、张先得、杨迪、杨金邦等纷纷加入课程组,壮大了课程组的力量。每次教学研讨会,他都会邀请像宋光天老师一样的课程组的元老参加会议并给青年教师们指导。目前,课程组形成了一个由国家教学名师领头,省级教学名师及“四青”人才为主的合理梯队。

陈发来在主持数学系行政工作期间,也为中科大数学学科的人才队伍建设倾尽心血。本世纪初,中科大数学学科人才极其匮乏,有时候连教学日历上都开“天窗”。当时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人才引进极为困难。为此,陈发来发动广大教师与校友积极推荐人才,特别是毕业的校友。有合适人选时,他就积极地与对方保持联系,介绍学校的相关政策与工作环境。他为了引进在英国做博士后的校友沈维孝,与他通了数十封邮件,并邀请他本人回国讲学。当时,沈维孝已有其它心仪的工作单位,但陈发来没有放弃,积极为他争取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学者。最终,沈维孝同意到中科大工作。沈维孝来了之后,也不负众望,在中科大工作期间,在数学领域四大顶级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及《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发表五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占同期国内在上述期刊发表论文的一半,并获得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此外,陈发来在2004-2005年还通过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引进了麻希南(现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才计划获得者),苏育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多位海归博士。

陈发来不仅在教学上深耕细作,在科研上更是孜孜以求。多年来,他在计算几何及其在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等交叉领域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与合作者提出了求解有理曲面隐式方程的一个崭新方法——动曲面方法,从而把曲面隐式化向实用阶段跨出一大步,工作发表在国际图形学领域最负盛名的SIGGRAPH会议上,国际同行把它同结式方法、Groebner基方法并称为求解曲面隐式方程的三大方法之一。他与合作者提出了被国际同行称之为“中国T样条”的PHT样条,基于PHT样条的等几何分析在计算机辅助工程中成为现有等几何分析的有前景的替代。他与合作者提出了“蒙皮-刚架”省材料3D打印优化方法,相关工作被《人民日报》在内的十多家知名媒体报道,基于该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3D打印优化设计软件已在教育、珠宝、机器人仿真等行业得到应用。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Baidu
sogou